什么是公有链?底层公链 → 解决方案 → 项目应用

2018-03-03 17:31:11 adminqin

现在的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很像97年的互联网,或许存在泡沫,但前景是不可估量的。你现在真正要做的,是融入时代的大潮,一定不要掉队。人最划算的是,活在未来。用未来的标准,做好当下的选择。

对于目前整个数字货币领域而言,基本是遵循“底层公链 → 解决方案 → 项目应用”的发展逻辑。所以2018年仍然是底层公有链项目的竞争大赛,原因是目前公链作为区块链的基础设施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尚且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这也明显制约着整个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底层公链就相当于区块链世界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用来拓展底层公链的性能或为商业应用提供服务支撑。只有在底层公链扎实稳健高效运转的基础上,区块链商业应用才能发展和落地。公链在整个区块链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空间和需求都非常大。

所以2018年区块链产业毫无疑问还是底层公有链项目的竞争。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而言,现在也正是布局公链项目的历史性机会。因为现在,大家都才刚刚起步,谁输谁赢都还不一定,价格也还没飞起来,这就是机会。

 

底层公链为什么火?

我们从公链的发展历史进程来进行一个梳理。

首先比特币目前事实上他已经担任起了虚拟货币世界的法币这样的一个角色,像神一般的存在着。但严格来说已经很难把比特币归结为今天所讨论的底层公链范畴。

因为比特币所代表的是 “去中心化”这个伟大的思维创新,但他的代码层面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仅由256条指令组成。这些脚本实现了极大的公平和稳定性。也因此,比特币没有实现图灵完备,只能够支持简单数据的有效传输,不能有足够的效率来支撑其他复杂应用的运行。同时比特币也暴露出速度慢,手续费高等等的这样一些问题。

 

相对于比特币,以太坊最大的改进是支持“图灵完备”,他成为了一个可编程的区块链网络系统。

以太坊搭建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操作系统,就像我们电脑的windows系统,开发者可以自己在以太坊上面搭建属于自己的应用。这样的特点,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底层公链。

这两年涌现的艾希欧项目,大部分都是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协议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在以太坊上面运行的应用。

现在,我们把比特币称为区块链1.0,它实现高稳定性和公平机制。

把以太坊称为区块链2.0,它为区块链产业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尽管今天的以太坊已经尽人皆知,但除了对它共识机制的质疑外,在扩展性和效率方面,以太坊也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以太坊至今无法建立起能够锁定未来的统治地位。

目前,我们如果在以太坊上进行一个转账交易,平均需要15秒到几十分钟才能完成,如果遇到以太坊网络拥堵,甚至会需要十几个小时。

所以,一款区块链的养猫游戏就让以太坊网络造成了严重的拥堵。

 

正是因为以太坊还不完美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才会看到有很多公链领域的挑战者出现。说到以太坊的挑战者,大家多数会首先想到EOS。

EOS的背后站着另外一位神一样的人物,人们称他为BM。

他也是一个天才的程序员,也是一个崇尚自由市场解决方案的怪才。

EOS的目标就是要取代以太坊。

EOS是要做区块链行业的操作系统,为开放者提供底层功能,包括并行运算、数据库、账户系统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EOS要想取代以太坊,就必须比以太坊更快、更便宜。

在“效率”与“公平”的权衡问题上,EOS更多的选择了“效率”。

首先需要从改变共识机制入手,和以太坊的“权益证明”机制不同,BM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共识机制:“委托授权证明机制”(DPOS)。

举个例子,如果以太坊是权益质押制,那么EOS就是议会制——我可以指派一个人来行使我的“投票权”。通过实施科技式的民主来抵消中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实现了更高的效率。

但EOS毕竟只是一个开发中的项目,目前还处在持续一年的众筹中,无论是争议还是追捧,都需要等到18年6月主网上线后,才会逐渐明朗。

共识机制

公链竞争的焦点,其实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共识机制的争议。

比特币是工作量证明机制,实现了完全的公平,但极大的牺牲了效率。

后来其他的共识机制显著提升了效率的同时,也不同程度上牺牲了公平性。

可能并不存在绝对完美的底层公链实现方案,无论我们单独拿出任何一种共识机制,都有理由被挑战和质疑。

现在每个公链所做的选择,都是为了达到自己认为的理想平衡点。

那么谁能顺应发展的进程,更接近这个平衡点,在这场公链之争中,谁就会更有胜出的可能。

不管是V神还是BM,他们都在寻找自己心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

未来的共识机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就能涵盖的,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场公链之争如果没有哪一方能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也可能会出现几个最具比较优势的公链群雄割据的格局。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建立在去中心化趋势中的,谁能用自己的底层架构支撑这个世界的运转,谁就能成为公链的领袖,他不仅将积累海量的用户,还能挖掘到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这场竞争中谁都想抢占未来,争夺未来世界领袖角色。目前各种理念的挑战者也都正在加入到这场竞争之中。

Cardano、Zilliqa和EOS等希望通过不同的技术来增加主链网络的吞吐量。

Aelf和Dfinity通过云计算来提高区块的处理效率。

AION和Polkadot主打跨链,通过在各条链间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大连通。

Aeternity、小蚁和本体等则希望通过底层预言技术和共识机制的颠覆,来构建全新的生态系统。

而这其中,可能会诞生一家苹果或谷歌,也有可能突然杀出一匹黑马,击败所有的玩家。

所以这是一个充满未知,但无限可能的时代。

审视公链进展的几个重维度

那么现有的底层公链,想要获取绝对优势,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网络容量扩展:现有的区块链网络在转账速度、出块时间、吞吐能力,系统高并发、容错性、稳定性等方面仍被严重制约,离大规模商业应用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共识机制:现在的区块链系统中,任何转账都需要网络中所有的节点达成共识,不同的共识机制会决定出块的速度,也会对网络扩容造成影响。目前的各类共识机制(POW/POS/DPOS/DBFT等),各有特点,但都不完善。

3.分布式存储:目前区块容量小,导致网络拥堵,大量的区块数据存到哪里?如何存储?如何高效存储是难点。

4.系统安全性:频发的黑客事件已成为整个行业的挥之不去的阴影,公链本身的安全性是一个非常突出问题。

那么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可以根据上述几个层面对公链项目的进展做出考量和判断。

 

关于投资底层公链建议

讲完了底层公链竞争的格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思维方式层面的建议:

一、投资视角一定要放大。

首先需要站在区块链行业宏观层面来理解公链项目对于整个行业的价值基础和实现预期。这样就算我们的投资选择出现误差,损失也不会很大。

尽量忽视对公链币短期价格的关注,它会影响你对长期价值的判断。币价的短期波动更多是被非常复杂的外在因素所影响的,包括:整体的牛熊趋势、消息面、政策面、庄家控盘等等。

一定要把格局放大。尽量站在行业角度甚至是历史的角度去审视底层公链。

二、公链适合长期投资

对于短期投机者来说,公链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它属于投资周期较长的品类。

公链项目可能会经历很长时间的开发和波折,需要耐心的等待。所以也不用天天看盘,坚决不要短线操作。合理控制仓位,千万不要追高,投资公链就是投资未来,买了就不要轻易卖掉。但如果你不看好他的未来就不要买,所谓三年不看好,三分钟都不持有。

三、配置公链的比例。

这与自己的投资偏好有很直接的关系。

配置公链的整体风险会小于其他币种,长期来说也是最能分享到整个行业发展的红利。

如果并不明确看好某一个公链,建议几个主流公链都适当配置一些,根据自身偏好的程度决定具体分配比例。

如果当看好一个领域,但面对多个头部项目,拿不定主意时,可以选择分散投资的方式,就是每个项目都投一些。只要能把最终胜利的那个押到了,即使份额不太高,最终的收益也很惊人。现有的几个公链项目已经具备了明显的先发优势,最终的胜利者大概率是会在它们几个当中产生。但市场究竟会如何选择,最终的结果还是交给时间去印证吧。


首页
通证电商
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