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小铺新零售时代到来,社交电商如何撬动社交“红利”?
淘小铺新零售时代到来,社交电商如何撬动社交“红利”?
俗话说,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这里的风口,也就是流量入口。淘宝、微博、微信、直播、抖音.....技术的变革造就了无数次的风口但最关键的是他们抓住了流量的风口,实现了品牌运营的逆袭。 如今,在移动流量红利枯竭的后电商时代,社交电商迎来了“春天”。随着微信生态的逐步完善,基于人与人互动的社交电商迎来集中大爆发,社交电商的风头可谓是更加强劲。 这个被誉为中国互联网最后红利的战场,不仅涌现了最快上市的电商平台,同时产生了数家GMV过100亿的平台。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今年九月发布的《2018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移动网购交易规模为27370亿元,对比2017年上半年我国移动网购交易规模22450亿元,同比增长22%。 增长率上升的表现,表明目前网购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多,大部分在PC端网购的用户购物行为已转移到手机、平板等移动应用端上了。在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拼购、分销等为典型的社交电商模式,成了电商平台快速吸引客流的新方式,成为与零售电商行业与平台电商、自营电商并驾齐驱的“第三极”。 与此同时,新玩法也在不断涌现,社区电商和O2O相结合、尾单和库存的销售、自营商品的升级等。 流量如何“收割” 在业内人士看来,社交电商带来的不是那种“搜索式电商”,而是依靠社交裂变。社交带来的流量红利才刚刚开始,而如何“收割”则是各大品牌的当务之急。 史蒂芬说:互联网正在把人群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社群,产品如果没有社群粉丝的支持,很难调动传播时能。在新商业时代,品牌要学会的是跟社群对接。这就是社群经济的能够引领市场趋势的最重要的原因。 坐拥十亿用户的社交软件微信可以说在国内是非常出名的社交软件,在国内几乎无人能及 。社交+电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社交软件获取流量的新方式将成为主流,低成本的流量将吸引更多的巨头和资本入局社交电商体系,使用移动端的社交电商服务也将更加普遍。而微信将是未来最大的交易场所。 有了社群,流量却不是最重要的目标,把粉丝经营好才是最关键的。 首先是要保持我们社交账号的专业化。从引流开始,我们的账号昵称、头像、签名、定位都必须专业化,这是获取买家信任减少沟通障碍重要的一步。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法让顾客建立初步的信任感,再想继续把给顾客运营成粉丝,让一个顾客裂变出更多的顾客就完全是无稽之谈。 其次,则是要打造个人品牌。再小的个体,也是一个品牌。粉丝对于社交电商的信任,其实就来自于我们对个人品牌的建设。很多时候,其实顾客不是因为商品而发生购买行为,而是因为卖的人或者平台。 社交链撬动社交“红利” 社交电商获得流量的方式主要依托社交手段,成本非常低。强互动、情感驱动、信任关系也是社交电商能脱颖而出的原因。 社交电商核心是用户,通过好的产品去满足用户需求,通过超出期望值的产品体验促发用户口碑和用户回流,通过高质量的售后服务留住用户,从这个点出发延伸思考,人以群分才是出路。 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缩短供应链降低销售成本,利于开展以社群为核心的线上线下场景联动,通过社交链撬开线下零售的大门,获得新一轮社交红利。 未来如何获利 一、触发用户进行消费和分发的决定性因素本质上还是产品本身。好的产品就是流量,没有好产品,前期通过利益诱导所拉来的用户最终会因为好产品的稀缺而导致用户的自然流失。 只有品质“优”,各大电商平台各自形成的特色和信任成本将会在后期进一步的放大。 二、将社交平台作为品牌营销的“喇叭”,抢占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个性化的需求。这里的个性化包括了品牌、功能、设计感等多方面,满足用户心理诉求的方方面面。商品在呈现给用户之前,采用专业的团队进行严格地筛选、试用,遴选出最适合目标用户的商品。 三、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用户池,在与用户的互动中,甚至反向作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后,社交电商平台跟品牌商联手打造“新品”,将平台与商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品牌互融,共同进步。